一種全自動光學精密測量設備的制造方法
1. 本實用新型涉及工業(yè)制造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測量產品的裝置。
背景技術:
2.投影儀、影像測量儀、工具顯微鏡、輪廓儀、游標卡尺、千分尺等傳統(tǒng)測量儀器,面臨操作難度高、對焦過程繁瑣、移動坐標臺耗時、測量過程中出現人為錯誤等問題。測量(不同的測量人員造成不同的測量結果)、批量測量操作時間長、數據統(tǒng)計管理復雜等問題。
3.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們發(fā)明了一種新的測量技術:一鍵式測量儀,它采用雙遠心光學鏡頭,結合高精度圖像分析算法,融入一鍵式閃光測量原理,只需按下啟動鍵,儀器即可根據工件形狀自動定位測量對象、匹配模板、測量評價、報告生成等。真正實現一鍵式快速準確測量,解決了傳統(tǒng)測量儀器的大部分問題。但由于人工裝卸和人工分揀,效率低,工人勞動強度高。此外,
4. 所以,如果能實現自動上下料和自動分揀的功能,真正實現自動測量,將會受到眾多精密金屬加工廠家的青睞。
技術實現要素:
5.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全自動光學精密測量,可實現自動送料、自動移動、自動卸料、自動分揀等,送料效率高,操作方便。設備。
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全自動光學精密測量設備,包括測試裝置和轉臺測試機構,測試裝置配有關鍵測量樂器; 轉臺測試機構 轉臺測試機構設置在測試裝置的后工位上,設有轉臺測試平臺,用于測量工件(產品)的通孔尺寸、前后盲孔尺寸、平整度等。其特點是:在試驗裝置的前站設有自動送料機構。在自動送料機構靠近檢測裝置的一側設有用于擺動工件的送料柔性機械手;測試裝置前端設有用于將完成擺動的工件傳送到工件上。工件到轉臺檢測機構;在轉臺檢測機構的首端設有用于接收進料分選機構,出料機械手將工件送入并進行初步分選。轉臺檢測機構末端設有出料分選機構,對工件進行二次分選;在轉臺檢測機構的后工位設有自動卸料機構。在靠近轉盤測試機構的自動卸料機構一側,有一個卸料柔性機械手,用于擺動工件和卸料。消隱機構完成消隱。
7.另外在測試裝置上至少安裝兩臺一鍵式測量儀,一鍵式測量儀的另一側提供用于將工件從上一個一鍵式測量儀轉移到下一個一。一鍵式測量儀的傳遞機械手,實現工件在一鍵式測量儀之間的傳遞,同時傳遞機械手會在反面尺寸需要時翻轉工件被測量;傳送機械手通過傳送導軌安裝在測試裝置上,每兩臺一鍵式測量儀對應一臺傳送機
手。
8.另外,自動送料機構和自動卸料機構結構相同,均包括工作臺、第一升降機構、第二升降機構、托盤傳送機械手和裝載托盤機構,第一升降機構和第二升降機構并排安裝在工作臺上。料盤轉移機械手安裝在第一升降機構和第二升降機構之間,形成料盤從第一升降機構到第二升降機構的轉移。結構; 活動裝載托盤機構送至工作臺底部,分別與第一升降機構和第二升降機構對接。
9.進一步地,第一升降機構和第二升降機構的結構相同,均包括安裝座、導軌和支撐架。安裝座安裝在工作臺上,導軌垂直安裝。在座椅上,支撐架水平安裝在導軌上,形成可沿導軌上下移動的結構。
10.進一步地自動測量設備,裝載托盤機構包括裝載車和卸載車。裝料車和卸料車分別裝有托盤車,第一升降機構的支撐架將裝載車移入托盤車,托盤車被提升裝載,托盤車由托盤車的支撐架支撐。用于卸載的第二提升機構。
11.此外,工作臺上還有一個對應裝料工位和卸料工位的操作窗口。第一升降機構和第二升降機構分別安裝在操作窗內;在操作窗口前工作臺上裝有帶槽鏈裝置的橫動機構。橫移機構水平布置在兩個操作窗的前方,橫移機構上安裝有帶真空吸盤的托盤傳送機械手。
12.另外,在兩個操作窗口下,有兩個限位桿分別對應裝料工位和卸料工件。裝料站和卸料站分別通過兩根平行的限位桿。分成; 限位桿上設有若干導向輪,導向輪的突出部分位于限位桿的內側,裝卸車分別通過相應的導向輪推入墻體形式導向結構,使裝卸車分別與裝卸臺對齊。
13.此外,裝貨臺和卸貨臺分別在靠近各自限位桿尾部的位置設置感應開關,形成將裝車和卸車推到位的感應結構。自動送料機構和自動卸料機構的工作過程類似。唯一不同的是,自動送料機構將裝有工件的托盤通過送料車輸送到送料工位,再通過卸料車從卸料工位輸送。取空??托盤;自動卸料機構通過上料車將空托盤輸送到上料工位,從空托盤上裝載工件,
14. 進一步地,進料柔性機械手和卸料柔性機械手為結構相同的柔性機械手;進料機械手和出料機械手為結構相同的旋轉機械手。當然,柔性機械手和旋轉機械手都是現有產品,其具體結構和工作原理在此不再贅述。
15.另外在出料分選機構附近的轉臺試驗機構上安裝了直振進料機構,直振進料機構與出料分選機構對接,卸料柔性機械手和直振進料機構停靠。屁股。通過轉臺檢測平臺測量通孔尺寸、前后盲孔尺寸、平面度等參數后,工件由出料分選機構分選出不合格品,合格品進入直接振動送料機構,然后由柔性機械手卸料到自動卸料機構上的空托盤上。
16. 本實用新型集分體式一鍵式測量儀和轉臺試驗機于一體,并配有自動送料機構、各種工件移位、分揀機械手。機構及自動卸料機構等,解決部分大尺寸孔或框長無法進行全尺寸檢測和檢測精度差的問題,實現自動送料、自動移動、自動卸料,并實現真正的全自動測量。
圖紙說明
17.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18.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分解圖;
19. 圖3為測試裝置整體結構圖;
20. 圖4為試驗裝置結構分解圖;
21. 圖5為轉臺檢測機構整體結構圖;
22. 圖6為轉臺檢測機構結構分解圖;
23. 圖7為送料機構整體結構圖;
24. 圖8為送料機構主要部分結構分解圖;
25. 圖9為切割機構整體結構圖。
26. 圖中1為自動送料機構,10為工作臺,11為操作窗,12為第一升降機構,13為第二升降機構,14為安裝座,15為導軌,16為支撐架,17為上料車,18為下料車,19為托盤傳送機械手,110為橫移機構,111為托盤搬運器,112為限位桿自動測量設備,113為感應開關,114為導向前輪,2為測試裝置,21為一鍵式測量儀,3為轉臺測試機構,31為轉臺測試平臺,32為飼料分揀機構,33為卸料分揀機構,34為直接振動給料機構,4為自動卸料機構,5為給料柔性機械手,61為給料機械手,62為卸料機械手,71為轉運機械手,72為轉運導軌,8為卸料柔性機械手。
詳細說明
27. 在本實施例中,參考圖1
-
如圖9所示,全自動光學精密測量設備包括測試裝置2和轉臺測試機構3。測試裝置2設置有鑰匙測量儀21;轉臺測試機構3設置在測試裝置2的后臺上,轉臺測試機構3設有轉臺測試平臺31,用于測量工件的通孔尺寸、前后盲孔尺寸、平整度等參數。工件(產品);自動送料機構1安裝在檢測裝置2的前工位,自動送料機構1靠近檢測裝置2的一側設有送料柔性機械手5,用于擺動工件。
28.在測試裝置2的前端設有送料機械手61,用于將擺動好的成品工件傳送到一鍵式測量儀21,在測試裝置2的末端設有送料機械手61完成大尺寸測量的工件被傳送到轉臺檢測機構3上的出料機械手62上,使用送料柔性機械手5將產品從料盤(射出盤)中一一取出并放置,上料機械手61將放置好的產品取放于一鍵式測量儀上進行測試。這樣就完成了產品的自動加載。材料。
29.在轉臺測試機構3的首端設有進料分揀機構32,用于接受出料機械手62送來的工件并進行初步分揀。進料分選機構32對大尺寸的不合格產品進行分選;在轉臺檢測機構3的末端設有用于工件二次分選的出料分選機構33,用于分出最終不合格產品。轉臺檢測機構3后工位設有自動卸料機構4,自動卸料機構4靠近轉臺檢測機構3的一側設有卸料柔性機械手8,用于工件的擺動和卸料。揮桿完成后,
30. 測試裝置2上至少安裝兩臺一鍵式測量儀21,一鍵式測量儀21的數量必須根據被測產品的尺寸設置一鍵式測量儀21 對側設有用于將工件從上一個一鍵式測量儀21轉移到下一個一鍵式測量儀21的轉移機械手71,以實現工件之間的轉移。一鍵測量儀器21臺,同時進行測量。當尺寸反轉時,傳送機械手71也轉動工件;傳送機械手71通過傳送導軌72安裝在測試裝置2上,
31.自動送料機構1和自動卸料機構4結構相同,均包括工作臺10、第一升降機構12、第二升降機構13、@ > 托盤傳送機械手19和裝載托盤機構,第一升降機構12和第二升降機構13并排安裝在工作臺10上,托盤傳送機械手19安裝在第一升降機構12和第二升降機構上。起升機構12并排。在兩個升降機構13之間,料盤從第一升降機構12傳送到第二升降機構13;可移動的裝載托盤機構被送到工作臺10的底部,
32.第一升降機構12和第二升降機構13結構相同,均包括安裝座14、導軌15和支撐架16,安裝座14安裝在工作臺。如圖10所示,導軌15垂直安裝在安裝座14上,支撐架16水平安裝在導軌15上,形成可沿導軌15上下移動的結構。
33.裝載托盤機構包括裝載車17和卸載車18。裝載車17和卸載車18分別裝有托盤載體111,托盤載體111由第一支撐架16支撐。升降機構12 升降裝載車17中的托盤架111進行裝載,托盤架111由第二升降機構13的支撐架16支撐進行卸載。
3 4. 工作臺10上設有與裝卸工位對應的操作窗口11。第一升降機構12和第二升降機構12分別安裝在操作窗11內;工作臺10上的操作窗11前方裝有帶罐鏈裝置的橫動機構110。橫動機構110橫向安裝在兩個操作窗11的前方,托盤傳送機械手19帶有真空吸盤安裝在橫動機構上。110 上。
35.在兩個操作窗口11下方,分別有兩個限位桿112分別對應裝料工位和卸料工件。裝料臺和卸料臺分別穿過兩根平行的限位桿112。限位桿112上設有若干個導向輪114,導向輪114的一部分突出于限位桿112的內側。進料車17和卸料車18通過相應的導向輪114壓入側壁形成導向結構,使裝料車17和卸料車18分別與裝料臺對齊,卸貨站。
36. 裝貨臺和卸貨臺分別在各限位桿112尾部附近設置感應開關113,感應裝車17和卸車18的前進到位。自動送料機構1和自動卸料機構4的工作過程類似,不同之處僅在于自動送料機構1通過送料車17將裝有工件的托盤輸送到送料工位,再從送料工位運出。通過進料車 18 將空托盤運離卸料臺;而自動卸料機構4通過裝載車17將空托盤輸送到裝載工位,由空托盤裝載工件,
37.進料柔性機械手5和卸載柔性機械手8為結構相同的柔性機械手;進料機械手61和出料機械手62為結構相同的旋轉機械手。當然,柔性機械手和旋轉機械手都是現有產品,其具體結構和工作原理在此不再贅述。
38.轉盤測試機構3上靠近卸料分選機構33處設有直振進料機構34,直振進料機構34與卸料分選機構33對接,卸料柔性機械手8連接到直線振動進給機構34對接。轉臺測試平臺31測量通孔尺寸、前后盲孔尺寸、平整度等參數后,不合格品由卸料分選機構33分選出來,合格品進入直接振動送料機構34,然后它們被丟棄。物料柔性機械手8傳送到自動送料機構4上的空料盤上。
39. 以上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當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不能受到限制時,即按照技術范圍所作的一切均相同的變更和修改仍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