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復雜皮膚零件檢測工具的設計、制造和使用方法及工藝
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復雜蒙皮部件檢具設計及其制造和使用方法,屬于飛機制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2.在飛機結構件中,蒙皮件作為飛機骨架的尺寸組成部分,一般是由等厚片材形成的零件。很多蒙皮零件的形狀很復雜,這樣的蒙皮零件數(shù)量很多。在復雜的蒙皮過程中,零件輪廓的檢測方法一直是制約蒙皮零件生產(chǎn)的關鍵因素。為了便于對復雜皮膚部位的外表面進行快速檢測,迫切需要一種方便快捷的檢測工具。
技術實施要素:
3.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復雜皮膚部位檢測工具的設計,能夠解決復雜皮膚部位快速檢測的困難,保證加工復雜皮膚部位循環(huán)法。
使橫向基準面與零件模型相交,選取基準面與零件外表面的交線,設計橫向檢驗的檢具;(4)縱向檢具設計:在蒙皮零件模型中,通過設計縱向檢查線的位置建立垂直于設計基準面的縱向基準面,使縱向基準面相交結合零件模型,選取基準面與零件形面的交線,設計縱向檢測夾具。
5.最好在步驟(1)中,為了使用方便,選擇為平面的零件的端面作為檢具設計的起始參考平面,并使用a一定值作為間距基準,設計一個平行的縱向基準,基準平面是垂直于該基準并通過零件最大縱向輪廓的平面。
6.間距基數(shù)最好為5mm。
7.優(yōu)選地,在步驟(2)中檢具設計,在投影圖中,檢具的縱向和橫向參考平面分別與投影面相交,相交線作為檢查工具。
8.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復雜皮膚部分檢查工具的制造方法。通過上述設計方法完成設計后,進行數(shù)控加工;1:1繪制;實際檢具加工完成后,必須將實際檢具放在薄板上繪制的相應圖案上進行層壓檢查,只有適合的為合格。
9.由于這套巡檢工具由多個巡檢工具組成,所以需要檢查整體的協(xié)調(diào)性,以及是否滿足協(xié)調(diào)關系。根據(jù)設計圖中檢具的使用位置,將水平檢具和垂直檢具模型垂直放置在匹配的檢具模型上。
保持水平和垂直量規(guī)表面刻劃的水平和垂直基準線與支撐量規(guī)的基準一致,并檢查水平和垂直量規(guī)輪廓線的端點在支撐檢具設計上的投影是否表面與刻在支撐量規(guī)上的表面相同。檢具位置線端點重合,重合為合??格。
10.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復雜蒙皮零件檢查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根據(jù)檢查工具的使用示意圖在配合面上刻上零件,放在配合檢具的上表面,檢查零件的邊線是否合格;(2)縱向檢具和橫向檢具依次卡住根據(jù)設計圖紙中的使用位置在零件輪廓面上檢查零件輪廓面,水平檢具和垂直檢具的工作面是否符合零件的形狀。
11.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以下優(yōu)點:1、可直接用于帶皮零件的檢具設計,解決了內(nèi)輪廓復雜的問題。蒙皮零件難以快速檢測,大大方便了復雜蒙皮零件的檢查,大大縮短了復雜蒙皮零件的檢查周期;2、提高了復雜蒙皮零件的制造效率。
圖紙說明
12.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皮膚部分的模型;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皮膚橫向和縱向檢查工具的使用示意圖。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皮膚的橫向和縱向。檢具示意圖;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皮膚檢查工具的配套設計圖。圖5是圖4檢具設計中的1/6反轉(zhuǎn)截面圖;圖6是圖4檢具設計圖中的2/6反剖視圖;圖7是圖4中的3/6逆截面檢具設計圖;圖8是圖4中的4/6反截面檢具設計圖;圖 9 是圖 4 中的 5/6 反轉(zhuǎn)部分檢具設計;
詳細說明
使零件的外輪廓線和零件的內(nèi)部形狀線以基準面的法線方向投影在基準面上。(3)橫向檢具設計:蒙皮零件模型中,通過設計橫向檢查線的位置建立一組垂直于設計基準面的橫向基準面,使橫向基準面為當曲面與零件模型相交時,選取參考平面與零件輪廓面的交線,設計橫向檢查的檢具;(4)縱向檢具設計:在蒙皮零件模型中,通過設計的縱向檢驗線 位置建立一組垂直于設計基準面的縱向基準面,
交叉線,設計縱向檢測的檢測工具。
14.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以長寬高分別為98mm、92mm、43mm左右的整流罩部件為例,說明復雜蒙皮的設計、制造和使用零件檢查工具。圖2是水平和垂直檢測工具的使用示意圖,圖3是水平和垂直檢測工具的示意圖。
并垂直于水平檢具的位置線。在投影圖中,用帶箭頭的線段表示檢具的方向,用“觀察方向”來標識。圖4 投影等高線圖、相交線和剖切面 將圖紙中的所有內(nèi)刻線和文字標記,如位置線,刻在鋼板上,去除等高線外多余的材料,檢具以形狀命名(鑄件)。作為本套使用的第一款檢具,與后面設計的6個量規(guī)一起使用,使用本套量規(guī)方便快捷,用于5個水平量規(guī)和1個縱向量規(guī)的后續(xù)檢測測量。
點e1和e2以連續(xù)曲率的方式向外延伸約15mm,其余輪廓用直線連接,相對于“參考線”平行于“參考線”,距離約為25毫米。在圖5至圖9中,所有內(nèi)部標志和字符,如輪廓線、相交線、水平和垂直基準線等,都刻在鋼板上,輪廓線以外的多余材料被切除。為方便使用,水平和垂直檢查工具統(tǒng)一編號。5/6 逆截面。
并找到與剖切面6的參考面的交線,作為縱向參考線,如圖10所示,用“參考線”來識別。得到剖切面6的基準面和從剖切面1到剖切面5的五個基準面。如圖 10 所示,5 條水平參考線由“cut 1”、“cut 2”、“cut 3”、“cut 4”和“cut 5”標識。帶箭頭的線段用于指示檢查工具的使用方向。參見圖 10,由“視圖方向”標識。在切片 6 中建立的交叉線、橫向和縱向參考線,使用“參考線”來識別。得到剖切面6的基準面和從剖切面1到剖切面5的五個基準面。如圖 10 所示,5 條水平參考線由“cut 1”、“cut 2”、“cut 3”、“cut 4”和“cut 5”標識。帶箭頭的線段用于指示檢查工具的使用方向。參見圖 10,由“視圖方向”標識。在切片 6 中建立的交叉線、橫向和縱向參考線,使用“參考線”來識別。得到剖切面6的基準面和從剖切面1到剖切面5的五個基準面。如圖 10 所示,5 條水平參考線由“cut 1”、“cut 2”、“cut 3”、“cut 4”和“cut 5”標識。帶箭頭的線段用于指示檢查工具的使用方向。參見圖 10,由“視圖方向”標識。在切片 6 中建立的交叉線、橫向和縱向參考線,“剪切 3”、“剪切 4”和“剪切 5”。帶箭頭的線段用于指示檢查工具的使用方向。參見圖 10,由“視圖方向”標識。在切片 6 中建立的交叉線、橫向和縱向參考線,“剪切 3”、“剪切 4”和“剪切 5”。帶箭頭的線段用于指示檢查工具的使用方向。參見圖 10,由“視圖方向”標識。在切片 6 中建立的交叉線、橫向和縱向參考線,
為方便使用,如圖10所示,點f1和f2以連續(xù)方式向外延伸,曲率約為15mm,其余輪廓用直線連接檢具設計,與“參考線”相對“參考線”,距離約為25mm。圖10中的等高線、相交線、水平和垂直基準線等,圖中所有內(nèi)部標記均以1:1的比例刻在鋼板上,超出等高線的多余材料為隔斷。為方便使用,橫規(guī)和豎規(guī)統(tǒng)一編號,第6節(jié)的規(guī)命名為6/6逆節(jié)。